close
「璞石閣」是玉里鎮舊稱,其來源說法不一:
一說是布農族的譯音,意思是灰塵,
因秀姑巒溪縱貫境內,久不下雨則溪乾,風吹沙土蔽日;
二說是出自阿美族語「派派可」之譯音
,阿美族稱「蕨」為派派可,本地以產蕨得名;
三說1875年台灣鎮總兵吳光亮越過中央山脈至玉里屯兵,
見到秀姑巒溪畔佈滿純白的玉石(大理石),
而這些大理石就如未磨的「璞」玉「石」,
官兵在此又建立「閣」樓街道,故稱「璞石閣」。
本鎮原為原住民阿美族、布農族、西拉雅族及噶瑪蘭族的接觸地帶,
清治末期受中路(八通關古道)開發的影響而逐漸發展。
日治時期屬台東廳璞石閣區,後改隸璞石閣支廳;
1917年花東線鐵路通車至此,取「璞」是未磨之「玉」之意,
將本地改稱「玉里」(たまさと,Tamasato)。
1920年設置「玉里庄」,1937年升格為「玉里街」
,劃歸花蓮港廳玉里郡,戰後改設花蓮縣玉里鎮至今。
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
全站熱搜